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律的权威源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律的权威源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律权威通过哪些途径得以确立?
(一)维***律权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指形成真正的权威。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领导者个人时,政治的稳定、国家的兴衰就将寄托于领导者个人身上。随着领导者的更迭,国家的政局就有可能大起大落,政策与法律也会频繁变动。而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法律权威确立的途径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通过以下途径得以确立:
法律立法过程:在民主国家中,法律通常由立法机构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修改,这些立法机构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并具有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司法权力:司法机关在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院的判决和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并被视为法律的权威解释。
国际法和条约: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国际法的确立通常通过国家之间达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等途径。
社会共识和认可:当法律被公民广泛接受并遵守时,法律权威得以巩固,社会的法律文化、法治意识和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法律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亦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并不完全取决于法律条文有多么严厉、严密,也不仅仅体现在公民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深透的了解,而在于能否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法治成为人们共同坚守的信仰。
让法治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是全党的表率。从一定意义上说,法治精神只有武装了党员干部的头脑,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员干部对待法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待法律的态度。党员干部严格依法办事,直接体现着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党员干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带头尊崇、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让法治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健全完善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培训规划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必须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吸收营养,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卢梭曾经说过:“规章都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当法治一旦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